十七世纪的一颗农业百科明珠——《农政全书》
作者: 胡道静  日期:2016-12-05 来源 :辞书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十七世纪 时代文化 耶稣会士 现代型 《农政全书》 参预机务 泰西水法 农政 王氏农书 明朝政府 
描述:
《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作者: 宋源  日期:2016-12-05 来源 :财经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熊三拔 力役 《农政全书》 西北水利议 泰西水法 水利经济 徐贞明 水利事业 二目 兴修水利 
描述:
《四民月令》新论
作者: 李成贵    日期:2016-12-05 来源 :古今农业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下层人民 石声汉 古农 庄园经济 商业收入 农业生产 崔寔 士农工商 令书 四民月令 
描述:
《四民月令》完整反映地主田庄经济说质疑
作者: 柳春藩    沈捷  日期:2016-12-05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地区范围 陈涉 洛阳地区 土地占有 成童 手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令书 氓隶 四民月令 
描述:
《四民月令》探讨
作者: 李成贵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典籍与文化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石声汉 古农 校释 庄园经济 玉烛宝典 汉代社会 崔寔 《齐民要术》 四民月令 豪强地主 
描述:
介绍“氾胜之书”
作者: 石声汉    日期:2016-12-05 来源 :生物学通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甲骨文字 微霜 播种日期 生活史 雄株 生物科学 区种 毛管水 雌株 植物繁殖 
描述:
氾胜之与选优种
作者: 箬竹    日期:2016-12-05 来源 :种子通讯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大贡 清汁 蚕粪 实验田 理番 艾草 冲阳 土池 马骨 羊粪 
描述:
中国古代西部农牧业开发史略
作者: 惠富平    日期:2016-12-05 来源 :古今农业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中国古代 农牧业开发 西部地区 
描述:
甘肃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探讨
作者: 孙群雯  日期:2014-05-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现代价值 甘肃传统农耕文化 文化生产力 
描述: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社会生产体系中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即建立在古代农业生产和生活基础上的观念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而且在党的文献和学术著作中,多次看到“文化的力量”、“文化力”、“文化生产力”等术语,表达了现代社会中文化在其特定的科学涵义上,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结合文化生产力的因素研究农耕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而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中,传统农耕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基于文化生产力的视角进行甘肃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探讨。首先,从文化与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文化生产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对甘肃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梳理了甘肃农耕文化的形成和嬗变。然后进一步的分析了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最后,总结出传统农耕文化生产力的继承与发展。
从画像石资料论东汉陕北农牧业的发展
作者: 武颖华  日期:2014-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陕北 养殖业 狩猎业 种植业 汉画像石 
描述:陕北是我国画像石出土较多的地区之一,其图像直观展现了东汉陕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农牧业画像石是陕北地区极具特色的一类。本文在对画像石资料进行真实性分析后认为其能够作为史料直观且真实地反映陕北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因此,笔者尽可能多地收集陕北地区出土的农牧业画像石,通过对比研究、综合分析的方法寻找不同画像石中同一类图像之间的异同,再结合史料进行研究,尽可能真实再现东汉陕北农牧业的发展状况。 画像石属于考古文物,陕北画像石资料的发掘时间较早,由于技术的落后、环境的限制,我们很难看到当时出土时的原貌,特别是画像石出土时有些有鲜艳的色彩,一经空气氧化便很快消失,因此笔者在涉猎大量考古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深入到绥德、米脂、神木、榆林等画像石出土地、以及汉画像石博物馆仔细观察原石并对当时考古挖掘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尽可能真实的还原画像石的本来面目。 通过回顾学术史,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学界利用画像石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对陕北东汉时期的农业地理研究较少,这就为本文研究留有较为广阔的余地,因此本文的序言部分就着力于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学术史回顾,并介绍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为全文的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 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本文从种植、养殖、狩猎三个角度全面分析和论述了画像石所反映的东汉时期陕北地区农牧业的发展状况,其中探讨了东汉陕北农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汉民族的交融的相关性,以及通过狩猎画像石分析陕北动物食物链所反映的生态环境变迁。 关于对东汉陕北地区种植业的发展状况研究,本文通过解读陕北出土的种植业画像石,根据图像分析其反映的农业要素,了解东汉陕北常见的农作物种类、耕作方式、农具类型以及田间管理技术,从而判断东汉陕北主要的农耕区域,总结其发展特点。得出无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较其他地区普遍,边郡农业较发达的结论。 对于陕北养殖业发展状况的论述,由于陕北出土的关于养殖业的画像石十分繁多,故本文在对养殖业画像石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史料得出陕北养殖业可分为大牧场放牧和家庭养殖两种类型,通过分析不同牲畜的形象判断其不同的用途。得出陕北养殖业的发展是在游牧民族内迁大的社会背景下,受游牧民族影响出现的经济态势,并且形成了无定河下游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榆林、神木等长城沿线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格局。 在论述东汉陕北狩猎业的发展状况时主要是分析画像石中的狩猎场面。这是因为狩猎场面是陕北画像石中极具普遍性且富有特点的图像,通过解读狩猎画像石中的具体形象,整理得出东汉陕北盛行的三种狩猎方式,即猎手围猎、猎鹰捕兔、猎犬辅助。通过将不同的狩猎画像石以连环画的形式相连复原了东汉陕北的狩猎场面。同时通过对山林、鸟兽画像的分析得出东汉陕北的生态环境,对其所表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作以小结,得出狩猎画像石的分布地域最广,是陕北地区农业及畜牧业的重要补充这一观点。 最后,通过对不同类型画像石的出土地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全文最主要的观点:东汉时期陕北以绥德、米脂地区为代表的无定河下游区域是主要的种植业区域,而以神木、榆林为代表的长城沿线则是畜牧业、养殖业为主的畜牧区。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区域进行微观分区,尽可能细小的展示该区域的农牧业发展状况,做到从细微之处着手,得出全面的结论。
< 1 2 3 ... 6 7 8
Rss订阅